社會心理學 110
一、單選題
1.根據(jù)霍蘭德的觀點,社會心理學的形成期是在( ) 。
A.社會哲學階段
B.哲學思辨階段
C.經(jīng)驗描述階段
D.實證分析階段
答案:C
2.社會行為公式B=f(P,E)中,B指(? ) 。
A.行為
B.個體所處的情境
C.個體
D.函數(shù)關系
答案:A
3.社會行為公式B=f(P,E)中,P指(? ) 。
A.行為
B.個體所處的情境
C.個體
D.函數(shù)關系
答案:C
4.社會心理學經(jīng)驗描述階段的特點是在(?? )的基礎上,對人類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進行客觀的描述和分析。
A.觀察
B.實驗
C.思辯
D.歸納
答案:A
5.勒溫認為要理解和描述行為,必須同時考慮人和其( ) 。
A.情緒狀態(tài)
B.過去的經(jīng)驗
C.個性特征
D.所處的情境
答案:D
6.社會行為是由( )引起,并對社會產(chǎn)生影響的反應系統(tǒng)。
A.社會因素
B.現(xiàn)實生活
C.周圍環(huán)境
D.即時情境
答案:A
7.社會行為公式B=f(P,E)中,E的含義是( ) 。
A.行為
B.函數(shù)關系
C.個體
D.個體所處的情境
答案:D
8.麥孤獨(W.McDougall)用( )來解釋人類的社會行為。
A.認知過程
B.學習
C.社會影響
D.本能
答案:D
9.社會學習論的理論根源是( ) 。
A.心理分析
B.行為主義
C.認知理論
D.人本主義
答案:B
10.與人本主義心理學關系最不密切的概念是( ) 。
A.存在主義
B.自我實現(xiàn)
C.人的尊嚴
D.觀察學習
答案:D
11.性別表示男女在( )。
A.生物學方面的差異
B.人格特征方面的差異
C.社會學方面的差異
D.行為方式方面的差異
答案:B
12.由他人的判斷所反映的自我概念,稱為( )。
A.反思自我
B.客我
C.社會自我
D.鏡我
答案:D
13.自我概念比真實自我對個體的行為及人格有更為重要的作用,這是( )的觀點。
A.C·羅杰斯
B. M·米德
C.W·詹姆士
D. K·勒溫
答案:A
14.( )不是社會化的載體。
A.家庭
B.大學
C.雜志
D.意識
答案:D
15.企業(yè)家屬于( )的社會角色。
A.表現(xiàn)型
B.功利型
C.開放型
D.創(chuàng)新性
答案:B
16.自我概念(self)是指( ) 。
A.人格中的監(jiān)控成分
B.人格中的本能成分
C.求助者真實的本體性
D.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
答案:D
17.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發(fā)展大致經(jīng)歷三個階段,即(? )。
A.從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,最后到社會自我
B.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,最后到心理自我
C.從社會自我到生理自我,最后到心理自我
D.從心理自我到生理自我,最后到社會自我
答案:B
18.角色承擔者不得不退出舞臺,放棄原有角色,這屬于(?? ) 。
A.角色沖突
B.角色不清
C.角色中斷
D.角色失敗
答案:D
19.由他人的判斷所反映的自我概念,是(? )。
A.主我
B.客我
C.鏡我
D.超我
答案:C
20.現(xiàn)實生活中,個體要被他人、公眾與社會所接受,其行為表現(xiàn)必須符合社會對他的( )。
A.印象定位
B.角色期待
C.基本規(guī)范
D.評價標準
答案:B
21.全部社會化的前提是( ) 。
A.性別社會化
B.政治社會化
C.道德社會化
D.語言社會化
答案:D
22.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( ) 。
A.自尊=成功/自信
B.自尊=成功/抱負
C.自尊=自信/抱負
D.自尊=抱負/成功
答案:B
23.自尊是個體對其( )進行自我評價的結(jié)果。
A.社會角色
B.自我概念
C.自我意識
D.自我價值
答案:A
24.第一印象的作用機制是( )。
A.近因效應
B.光環(huán)效應
C.刻板印象
D.首因效應
答案:D
25.在形成總體印象時,不僅考慮積極特征與消極特征的數(shù)量與強度,而且從邏輯上判斷各種特征的重要性,這是( ) 。
A.平均模式
B.中心品質(zhì)模式
C.加法模式
D.加權(quán)平均模式
答案:D
26.根據(jù)凱利的三維理論,如果特異性高、共同性和一致性低,那么人們往往做出歸因( )。
A.社會視角
B.行為主體
C.刺激客體
D.情境
答案:D
27.光環(huán)效應是一種( )的現(xiàn)象。
A.社會適應
B.信息干擾
C.先入為主
D.以偏概全
答案:D
28.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(jīng)驗網(wǎng)絡稱為( )。
A.圖式
B.核心知識
C.框架
D.內(nèi)隱認知
答案:A
29.在印象形成過程中,個體把各種具體信息綜合后,按照保持邏輯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則,形成( )。
A.第一印象
B.刻板印象
C.總體印象
D.客觀印象
答案:C
30.“集體潛意識”概念是( )提出來的。
A.弗洛依德
B.霍妮
C.沙利文
D.榮格
答案:D
31.刻板印象使人的社會知覺過程簡化,因此它具有( ?)的作用。
A.概括化
B.社會適應
C.抽象化
D.消極
答案:B
32. 在有限經(jīng)驗的基礎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(? )的性質(zhì)。
A.積極
B.雙向作用
C.消極
D.定勢作用
答案:C
33.個體以一定方式去影響他人對自己的印象是( )。
A.印象輸入
B.印象輸出
C.印象管理
D.印象形成
答案:C
34.社會知覺是個體對他人、群體以及( )的知覺。
A.自己
B.社會
C.自然
D.環(huán)境
答案:A
35.當事人和觀察者對當事人行為原因的解釋往往有明顯的不同,這表明( )影響歸因過程及其結(jié)果。
A.利益
B.社會視角
C.態(tài)度
D.控制點
答案:B
36.對可控性因素的歸因,使人們更可能對行為做出( )的預測。
A.準確
B.變化
C.穩(wěn)定
D.系統(tǒng)
答案:B
37.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人或者人群稱為( ) 。
A.抽象化他人
B.重要他人
C.概括化他人
D.一般他人
答案:B
38.某些人認為個體生活中多數(shù)事情的結(jié)果是個人不能控制的各種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,這種人被稱為( )。
A.行動者
B.觀察者
C.外控者
D.內(nèi)控者
答案:C
39.根據(jù)凱利的三維歸因理論,如果一個人的行為存在特異性低、共同性低、一致性高的情況,就在有可能被歸因于( ) 。
A.行為主體
B.刺激客體
C.偶然因素
D.環(huán)境背景
答案:A
40.時間會影響歸因,人們會對過去許久的事情,傾向于解釋為( )的原因。
A.圖形
B.刺激客體
C.背景
D.行為主體
答案:C
41.關于利他行為,下列說法錯誤的是( )。
A.噪音等惡劣的環(huán)境會減少利他行為
B.助人的榜樣,會增加人們的利他行為
C.他人在場,往往會產(chǎn)生社會助長效應,對利他行為有積極影響
D.長得漂亮的女人一般更容易得到男人的幫助
答案:C
42.羞恥是一種( )的社交情緒。
A.積極
B.作用不明
C.消極
D.有積極作用,也有消極作用
答案:D
43.動機強度和活動效率的關系大致是( )型曲線。
A.倒U
B.U
C.線性
D.N
答案:A
44.在群體活動時,個體的侵犯性一般會( )。
A.減少
B.保持穩(wěn)定
C.增加
D.受到抑制
答案:C
45.個體認為自己對實際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過失負有責任,而產(chǎn)生情緒體驗是( )。
A.內(nèi)疚
B.羞恥
C.焦慮
D.嫉妒
答案:A
46.利他行為中有一現(xiàn)象稱為“旁觀者效應”,其意思是( )。
A.他人在場有利于促進助人行為
B.他人在場對利他行為有負面影響
C.他人在場,會激勵助人者
D.他人在場,使助人者體會到社會贊許,增進助人行為。
答案:B
47.根據(jù)研究,每種活動都存在最佳的動機水平,隨著任務難度的增加,最佳動機水平有( )的趨勢。
A.逐漸降低
B.逐漸上升
C.迅速上升
D.迅速降低
答案:A
48.一般情況下,自我控制能力和個體的侵犯性之間的關系是( )。
A.正相關
B.負相關
C.零相關
D.不確定
答案:B
49.態(tài)度的ABC模型中,B指( )。
A.行為
B.情感
C.感覺
D.行為傾向
答案:D
50.態(tài)度轉(zhuǎn)變是在溝通信息與接收者原有態(tài)度存在差異的情況下發(fā)生的,對于威信低的傳遞者,要引發(fā)最大的態(tài)度轉(zhuǎn)變量,這種差異應該( )。
A.適中
B.較大
C.較小
D.最大
答案:A
51.信息如果能喚起人們的畏懼情緒,一般有利于說服。畏懼和說服之間是( )關系。
A.U型曲線
B.線性
C.倒U型曲線
D.指數(shù)曲線
答案:C
52.態(tài)度的各個成分之間不協(xié)調(diào)時,( )往往占有主導地位。
A.情感成分
B.行為傾向成分
C.認知成分
D.動機成分
答案:A
53.人際關系深度的一個敏感的“探測器”是( )。
A.自我暴露程度
B.好惡評價
C.情感卷入程度
D.親密行為
答案:A
54.個體對特定態(tài)度對象的卷入程度,反映的態(tài)度屬性是( )。
A.強度
B.外顯度
C.方向
D.深度
答案:D
55.個體對特定對象的總的評價和穩(wěn)定性的反應傾向是(?? ? )。
A.歸因
B.態(tài)度
C.動機
D.情緒
答案:B
56.海德的態(tài)度轉(zhuǎn)變理論是( )。
A.角色理論
B.認知失調(diào)論
C.平衡理論
D.社會交換論
答案:C
57.在態(tài)度的成分中,起主導作用的是( )成分。
A.外顯行為
B.情感
C.行為傾向
D.認知
答案:B
58.一般來說,最能準確反映人的內(nèi)心狀況的身體語言形式是( )。
A.目光
B.面部表情
C.姿勢
D.空間距離
答案:A
59.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( )。
A.瞳孔的變化能反映個體的情緒變化
B.經(jīng)過訓練人能夠較為自如的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
C.面部表情和實際的情緒狀態(tài)一致
D.人對目光很難做到隨意控制
答案:C
60.人際關系是人與人在溝通與交往中建立起來的直接的( )的聯(lián)系。
A.心理上
B.認知上
C.行為上
D.道德上
答案:A
61.態(tài)度傾向于某一特定方向的程度指的是態(tài)度的( )。
A.強度
B.向中度
C.深度
D.方向
答案:A
62.根據(jù)安德森的研究,影響人際吸引最重要的人格品質(zhì)是( )。
A.智慧
B.真誠
C.熱情
D.幽默
答案:B
63.( )是個體與他人之間情感上的相互親密的狀態(tài),是人際關系中的一種肯定形式。
A.親合
B.利他關系
C.依賴
D.人際吸引
答案:D
64.在人際吸引的影響因素中,可視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的是( )。
A.熟悉
B.互補
C.鄰近
D.競爭
答案:B
65.“對肯定自我價值的他人,個體對其認同和接納”,這一現(xiàn)象表明人際關系遵守( ) 。
A.相互性原則
B.交換性原則
C.自我價值保護原則
D.平等性原則
答案:C
66.一般來說,人在( )時,情感體驗最為深刻。
A.身體運動
B.身體接觸
C.目光接觸
D.身體欠安
答案:B
67.在一項試驗中,給被試呈現(xiàn)一組他人的面部照片,照片被呈現(xiàn)的次數(shù)不同,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,照片呈現(xiàn)次數(shù)越多,被試越喜歡,這說明人際吸引受( )的影響。
A.熟悉
B.相似
C.臨近
D.外貌
答案:A
68. 一般來說,最能吸引人的人格品質(zhì)是( )。
A.熱情
B.真誠
C.善良
D.智慧
答案:B
69. 一般情況下,最讓人反感的人格品質(zhì)是( )。
A.自私
B.虛偽
C.古怪
D.粗魯
答案:B
70.“體語”不包括( )。
A.身體接觸
B.社會距離
C.裝束打扮
D.人際距離
答案:B
71.從眾是一種( )接受群體影響的方式。
A.被動地
B.主動地
C.積極地
D.客觀地
答案:A
72.在有人陪同的活動中,個體會感到社會比較的壓力,從而提高工作或活動效率,這是社會促進中的( )。
A.結(jié)伴效應
B.觀眾效應
C.比較效應
D.競爭效應
答案:A
73.下列說法中,不符合塔爾德觀點的是( )。
A.一切事物不是發(fā)明,就是模仿
B.模仿是基本的社會現(xiàn)象
C.社會下層人士往往具有模仿社會上層人士的傾向
D.個體對外域文化及其行為方式的模仿,總是優(yōu)于對本土文化及其行為方式的模仿
答案:D
74.在吃“大鍋飯”的單位,最容易產(chǎn)生的現(xiàn)象是( )。
A.社會促進
B.社會抑制
C.平衡理論
D.社會懈怠
答案:D
75.“男女搭配,干活不累”,這是一種社會( )現(xiàn)象。
A.助長
B.逍遙
C.強化
D.抑制
答案:A
76.關于暗示,錯誤的說法是( )。
A.被暗示者處于困難情境有缺乏社會支持時容易接受暗示
B.年齡越小時個體越容易接受暗示
C.有人格魅力的暗示者暗示效果較好
D.總的來說男性和女性在易受暗示性方面沒有差異
答案:D
77.人際吸引的最強烈的形式是( )。
A.親合
B.喜歡
C.親情
D.愛情
答案:D
78.由夫妻和一對已婚子女組合而成的家庭是( )。
A.核心家庭
B.主干家庭
C.聯(lián)合家庭
D.單親家庭
答案: B
79.關于愛情的描述,不正確的是( )。
A.具有浪漫色彩
B.是一種高級情感
C.幼兒也有愛情
D.人際吸引最強烈的形式
答案:C
80.婚姻關系的本質(zhì)在于它的( )。
A.社會性
B.經(jīng)濟性
C.繁衍性
D.激情性
答案:A
二、多選題
1.G·奧爾波特認為,個體的思想、情感和行為會受他人存在的影響,他人存在形式包括( )。
A.虛擬的存在
B.現(xiàn)實的存在
C.想象的存在
D.隱含的存在
答案:BCD
2.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( )。
A.印象管理
B.決定期待
C.解釋經(jīng)驗
D.保持個體內(nèi)在的一致性
答案:BCD
3.個體社會化的主要載體包括( )。
A.家庭
B.大眾傳媒
C.學校
D.交通工具
答案:ABC
4.角色失調(diào)包括( )。
A.角色沖突
B.角色失敗
C.角色不清
D.角色誤解
答案:ABC
5.按角色獲得的方式可將角色分為( )。
A.先賦角色
B.功利角色
C.表現(xiàn)角色
D.成就角色
答案:AD
6.自尊需要包括( )。
A.對成就、優(yōu)勢與自信等的欲望
B.對名譽、支配地位、贊賞的欲望
C.對歸宿感的需要
D.對實現(xiàn)自我價值的需要
答案:AB
7.人們往往對自己的失敗外歸因,這屬于一種( )。
A.自我障礙
B.自我價值保護傾向
C.自我抬高
D.動機性歸因偏差
答案:BD
8.挫折—侵犯學說的要點包括( )。
A.人在受挫折后,一定會產(chǎn)生侵犯行為
B.侵犯強度同目標受阻強度呈正比
C.抑制侵犯的力量與該侵犯可能受到的預期懲罰強度呈正比
D.如果挫折強度一定,預期懲罰越大,侵犯發(fā)生的可能性則越小
答案:BCD
9.人們常用自我防衛(wèi)策略來弱化說服信息的影響,這樣的策略包括( )。
A.貶損來源
B.歪曲信息
C.論點辯駁
D.投射作用
答案:ABC
10.霍夫蘭德(C.Hovland)態(tài)度轉(zhuǎn)變模型包含的要素有( )。
A.信息
B.背景
C.反饋
D.通道
答案:AB
11.“人際關系的三維理論”的“三維”包括( )。
A.包容需要
B.支配需要
C.成就需要
D.情感需要
答案:ABD
12.溝通的結(jié)構(gòu)要素包括( )。
A.信息
B.強化
C.反饋
D.通道
答案:ACD
13.關于社交焦慮,下列說法中正確的包括( )。
A.是一種與人交往的時候,覺得不舒服、不自然、緊張,甚至恐懼的情緒體驗
B.社交焦慮的個體與他人交往的時候一般沒有生理上的癥狀
C.社交焦慮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
D.為了回避導致社交焦慮的情境,個體通常是減少社交,選擇孤獨的生活方式
答案:ACD
14.根據(jù)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,個體歸因時遵循的主要原則包括( )。
A.不變性原則
B.折扣原則
C.情感一致性原則
D.協(xié)變原則
答案:ABD
15.在態(tài)度轉(zhuǎn)變的P-O-X模型中,( )則系統(tǒng)處于平衡狀態(tài)。
A.如果三種關系都是否定的
B.如果三種關系都是肯定的
C.如果三種關系中兩種是否定的,一種是肯定的
D.如果三種關系中兩種是肯定的,一種是否定的
答案:BC
16.社會懈怠的主要原因包括( )。
A.模仿
B.竟爭意識增加
C.被評價的焦慮減弱
D.責任意識降低
答案:CD
17.塔爾德的模仿律包括( )。
A.下降律
B.幾何級數(shù)律
C.上升律
D.先內(nèi)后外律
答案:ABD
18.從眾行為的原因有( )。
A.尋求行為參照
B.對偏離的恐懼
C.追求成就
D.群體凝聚力
答案:ABD
19. 一個人要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,遵循的原則一般應該包括( )。
A.相互性原則
B.平等原則
C.交換性原則
D.自我價值保護原則
答案:ABCD
20.下列屬于現(xiàn)實溝通的包括( )。
A.親人通過電話交流
B.面對面談判
C.同學通過網(wǎng)絡聊天室聊天
D.網(wǎng)絡聊天室中不認識網(wǎng)友之間的交流
答案:ABC
21.身體語言包括( )。
A.面部表情
B.身體姿勢
C.妝飾打扮
D.人際距離
答案:ABCD
22.互補對于人際吸引是重要的,互補的形式主要有( )。
A.情感的互補
B.社會角色的互補
C.需要的互補
D.人格特征的互補
答案:BCD
23.態(tài)度測量的主要方法包括( )。
A.實驗法
B.量表法
C.投射法
D.行為反應測量法
答案:BCD
24.態(tài)度的特點包括( )。
A.穩(wěn)定性
B.內(nèi)在性
C.間接性
D.針對性
答案:ABD
25.影響成就動機的因素不包括( )。
A.抱負水平
B.成敗的主觀概率
C.出生順序
D.個體施展才干的機會
答案:AC
26.個體侵犯行為的影響因素包括( )。
A.道德水準
B.情緒喚起水平
C.社會角色
D.他人的行為
答案:ABC
27.下列說法中正確的包括( )。
A.恐懼越強,親合傾向越弱
B.恐懼越強,親合傾向越強
C.焦慮越強,親合傾向越弱
D.焦慮越強,親合傾向越強
答案:BC
28.親合的作用包括( )。
A.獲得信息
B.減輕心理壓力
C.避免窘境
D.協(xié)調(diào)群體內(nèi)行動
答案:ABC
29.印象形成的中心品質(zhì)模式認為,人們經(jīng)常僅僅根據(jù)對象的幾個( )特征對其形成總體印象。
A.概括性
B.新奇
C.對個體意義大
D.重要
答案:CD
30. 一般來說,近因效應容易在( )的人之間產(chǎn)生。
A.熟悉
B.不熟悉
C.親密
D.不常見面
答案:AC
關閉
更多問卷
復制此問卷